【魔法实验室:当烧杯里飞出全息投影】
“镁条燃烧为什么会发出耀眼白光?”传统课堂里,这个问题往往止步于课本插图和老师讲解。而在乐乐课堂的化学课件中,学生们正戴着AR眼镜,看着镁原子在虚拟空间里跳起”电子disco”——外层电子获得能量后集体跃迁,释放光子的过程被演绎成一场粒子灯光秀。
这种将微观世界宏观化的设计,正是乐乐课堂颠覆传统教学的秘密武器。
针对初中生最头疼的微观概念,研发团队开发了「分子拆解术」功能。点击水分子结构图,H?O瞬间分解成两个欢快跳跃的氢原子和一个转着呼啦圈的氧原子。当学生拖动原子进行重组实验时,系统会实时计算键能变化:强行把两个氧原子凑成对?它们会像相斥的磁铁般弹开,并弹出「共价键形成条件」的趣味提示。
这种即时反馈机制,让抽象的化学键理论变成了可触摸的游戏规则。
实验教学更是玩出了新高度。传统课堂受限于安全因素无法开展的金属钠与水反应,在虚拟实验室里可以无限次重演。学生能360°观察反应过程,甚至用慢镜头捕捉氢气气泡生成的瞬间。更有「失误模式」彩蛋:若操作不当引发「爆炸」,会跳出安全操作指南而非简单警告,这种寓教于乐的设定让安全规范真正入脑入心。
【元素周期表:从记忆迷宫到通关秘籍】
背元素周期表曾是无数学生的噩梦,直到遇见乐乐课堂的「元素大冒险」游戏。每个元素化身特色NPC:暴躁的金属钠总在找水「打架」,慵懒的稀有气体抱着「勿扰」灯牌。学生通过完成「给锂元素找室友」「帮碳元素组CP」等任务,不知不觉掌握族系规律。这种人格化设计使记忆效率提升300%,某试点班级创下20分钟全员背诵前20元素的纪录。
针对化学方程式配平这个「拦路虎」,课件开发了「化学天平」互动工具。当学生输入Fe+O?→Fe?O?时,原子天平立即左倾,这时出现萌萌的氧化铁小人举着「给我3个铁4个氧」的牌子。随着系数调整,天平两侧的原子小人会进行拔河比赛,平衡瞬间绽放烟花特效。
这种游戏化设计使平均掌握时间从2周缩短至3课时。
中考生最怕的推断题在课件中变成了侦探游戏。在「谁偷了实验室的锌粒」情景中,学生要收集pH试纸变色、气体燃烧等线索,通过物质特性排查「嫌疑人」。结案时系统自动生成思维导图,将零散知识点串联成破案地图。杭州某中学使用该模式后,推断题得分率从41%跃升至78%。
这种将知识痛点转化为游戏爽点的设计,正重新定义着化学学习的方式。